信息来源:江苏质监信息网
11月24日,省质监局召开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举措新闻发布会。省质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亚青发布相关内容,省局计划处处长卢保国、监督处处长王磊锐、食品处处长冯宜敏、计量处处长刘继兵、质量处副处长李先叶、认证处副处长汤彪、特设局副局长周广军、稽查处副处长张彤参加发布会,办公室主任刘建主持新闻发布会。 张亚青副局长首先介绍了此次出台《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的背景。省质监部门根据前不久中央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召开的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一步研究、梳理,制定了《若干举措》。希望通过实施《若干举措》,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增强消费信心,维护社会稳定。
张亚青副局长对三个部分18条举措一一进行了解读。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部分,共8条。一是开展质量振兴工作。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所有省辖市、70%的县(市、区)开展质量强市(县、区)工作。二是推进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实施。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专项,强化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校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提高我省在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到2012年,实施重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50项。推进区域品牌集群建设。加快新兴产业品牌化,形成200个左右国内外知名品牌。三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实施。以结构升级为目标,引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和质量信用体系,大力推广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组织实施质量攻关项目,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推进服务业提速计划实施。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服务标准的制定与推广,鼓励服务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大力培育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到2012年,实施100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组织制定80项省级服务业地方标准;培育200个江苏省服务业名牌。五是开展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工作。到“十二五”期末,创建40个左右国家级、省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推进产业集聚区标准化试点,构造产业联盟,制定联盟标准50项,促进企业联盟,形成集团化竞争优势。六是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贴近地方产业升级需求,围绕节能、环保、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大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争取新批10个国家质检中心,期末总数达40个;批准筹建30个省级质检中心,期末总数达到60个;建成国家计量型式评价实验室10个左右。面向海内外招聘高层次人才,为平台运行提供人才支撑。七是建立江苏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四大传统产业、六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加强标准资源建设,提升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按照省、市、县共享共用的原则,搭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标准化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就近、就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标准信息服务。八是开展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质量诚信评价工作从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生产企业、3C认证企业等拓展,不断扩大覆盖面。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部分,共5条。一是开展能源计量工作。在全省年耗标准煤5000吨以上企业全面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发挥省能源计量数据中心作用,指导帮助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配齐配好能源计量器具、用好能源计量数据,广泛开展单位产品能耗对标、重点耗能设备能效测试等技术服务,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二是支持“蓝天工程”实施。安排专项经费,开展计量检测服务工作,对油汽回收成效实施评价。三是开展特种设备节能、安全“双达标”活动。在今年节约标煤22万吨的基础上,开展锅炉安全节能“双达标”、锅炉能耗测试评价、高耗能锅炉技术改造、作业人员节能培训和节能技术推广等工作。四是推进节能减排认证工作。深入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全国率先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到“十二五”期末,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数位居全国前列。不断拓展认证领域,鼓励企业开展节能产品认证。五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标准化。认真宣传贯彻节能减排56项国家及省地方标准,推动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降低排放、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新建10个节能减排标准化示范点。 深入实施质监惠民工程部分,共5条。一是深化“两免费”检定工作。安排专项经费,对全省集贸市场、全省村级和苏北苏中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全省计划生育指导站和社会福利机构在用计量器具实施免费检定。二是推进气瓶安全管理信息化。安排专项经费,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全省955万只气瓶实行动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加强“12365”平台建设。认真做好“12365”举报投诉工作,对“12365”受理的质量投诉等,一般在7日内给予答复。四是推进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两公开”。从明年开始,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监督抽查后处理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发挥监督抽查对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五是深入实施“开门查质量”。坚持贴近生活、服务公众的理念,扩大抽查产品范围,普及产品质量常识,为改善民生、引导消费发挥积极作用。 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江苏卫视、江苏城市频道、江苏交广网、中国江苏网等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省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